彩神-入口

参观校友书画展感受刊载
日期:2023-02-23 11:37:49  发布人:sxyqszedu  来源:  浏览量:23


我校校友书画展开展以来,引起了广大校友和市民的关注,在观展后纷纷写诗、发文表达感受。


参观市展览馆举办的阳泉师专校友书画展有感

2023215

都是熟悉的名字

都是熟悉的面孔

你们在艺术的山峰上接力攀登

成为山城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都是平常的事物

都是平常的情形

在你们手上幻化出绚丽的彩虹

天地万物人间万象定格成永恒

礼赞伟大的时代

记录民族的复兴

每一幅绘画大作都主题高昂气势雄浑

每一幅书法佳作都给人启迪活力无穷

我自豪

因为我拥有这么多才艺高超的师姐妹弟兄

如鲜花般灿烂怒放着生命

涓涓细流唱着歌汇成洪流滚滚

我幸运

因为母校给予我们一代代学子的不只是

琴棋书画不只是诗词作文

更有一种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

丹青翰墨书绘盛世

心向领袖拥戴核心

中国人民团结如钢

众志成城民族复兴

阳泉师专人才辈出

勇于担当奉献赤诚

满园春色关不住

心向太阳万点红

……

作者赵全生,是我校校友,原平定师范99班学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后调入中共阳泉市委办,现任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万紫千红醉春风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友书画展绘画作品赏析

£陋 岩

近日,在市展览馆开展的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友书画展,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与普通市民前去观赏,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趁双休日休息,我也前去补艺术细胞的亏欠,并不揣浅陋,斗胆就其中的绘画作品进行肤浅赏析。

我多次去过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虽对该校文艺界的老师也有所闻,赏析大展中与该校相关的人物与景色作品时,内心的岩浆却还是有力地涌动着。郑恩田与张兴国的《三师图》,骞桂林《榆关三友》,要守文的《三友》,画名相似,所绘人物主角不同,人物形象皆形神兼备,骨血丰满。见画如见其人,我仿佛看见了他们胸腔里那一颗颗教书育人的心脏,正在勃勃跳动,为后辈们输送着强劲的动力。任选荣的《师范二院》,一座座低矮的学房,因为一棵棵挺拔葳蕤的树木的点缀,而有了教书树人的意境。李家忠的《硕果累累》,用葡萄暗喻学校如今桃李满天下的嘉誉。吴锐意的《秋实》和《榴实》分外抢眼,前者以丝瓜为主角,由“丝”及思;后者以石榴为喻体,暗喻该校人才济济,果实累累。张华平的《荷花》,吕致清的《金丽呈祥》,郭瑞英的《花卉组画》,张桂珍的《书香门第》,让我联想到了师范学校里女生居多,百花盛开,春满人间的景象。

借景抒情之作,在大展中的作品格外抢眼。要守文的《家山清幽》,高山、苍松、流水、柴门小院,让人仰之弥高,乡愁情绪油然而生。师国良的《花鸟》,鸟如花之美、之香,花如鸟之灵、之敏。柴建强的《春雨欲来》,天空与大地之间的构图泾渭分明,鹅黄色的柳树,一个人操作着手扶拖拉机耕地的局部特写,将天光地气共复苏的春令表达得生机勃勃。崔广生的《九月》以荷塘为镜,在重墨展现籽粒饱满的成熟之莲的同时,三朵风姿绰约的荷花,犹如点睛之笔,产生了一种厚重感。王国林的《风景组画》近景苍岩、老屋令人沉思,远景蓝天、白云令人心旷神怡。白璐的《张桂梅》和《静物》,前者一枚党徽的设置境界全出,后者以抽象思维方式,展现出了一种古典的朦胧意象之美。贾廷庠的《品在竹间,格超梅上》一反传统梅花伴美女的审美创作惯性,梅花丛里坐着一位男士,让人忍俊不禁。王定锁的《杏坛讲学》颇有古风意境,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成就的象征,竹简、杏树、学者,用墨详略得当,含义深刻。巩海谌的《山魂系列》,高爱珍的《乡村美景》,常守明的《毛主席词》,于彦冰的《太行山》,梁盛萍的《农耕文化》,要晶晶的《鱼水情深》,程斐斐的《山林幽居》,段晓荣的《太行山脉》,白尧中的《山乡雪后》,刘小玉的《希望在召》,郭晓雨的《落雪的季节》等作品都以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石中华的《雪域圣徒》,则以一人一鹰的典型高原物像,展现出来了一种坚强、坚毅的力度。赵晓东的《静物组合》光线之明暗,物像之选择,给人一种温馨感觉。张山宗的《总设计师》和王峰的《午间休闲》,还有张轶超的《太行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饱满的信息量让人浮想联翩。

阳泉景色在大展中,也占据了相当比例。郭九龄的《警示碑》,表现的是昔日平定的一块老碑,字画俱佳,荷花象征清廉,碑文含义言简意赅,对于公职人员说话、做事、道德操守修养等,颇有警示教育意义。王建中的《大汖古韵》,李玉森的《冠山文脉生,情至阳春楼》,李琴的《国色天香》,翟志华的《盛世春早》,梁明珠的《初夏》,赵俊琴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张祎凡的《富贵有余》等作品,仰视、俯视、平视、远观,高低远近各不同,在为阳泉景色画像的同时,也显示了他们热爱阳泉、情系家乡的艺术情怀。

诚然,这次参展作品也不是完美无缺,亦难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比如在具有象征意义物像的选择上,还有待提高。部分作品在近景、中景、远景用墨方面,还不够大胆,需要突破传统手法,在体现与受众同频共振的心景方面多下点功夫。再就是从画作的名称上,也可以看出有的作者绘画功底深厚,但在文学修养方面,需要自加压力,强化文学修养。这样对于自己的画作再上新高峰,大有裨益。

以上所言,浅陋之见,欠妥之处,诚望各位方家雅之。

               刊载于20230222日《阳泉晚报》

核发:sxyqszedu 点击数:23 收藏本页